close

紅水烏龍.JPG

 

高溫50幾度的焙茶間
我們用汗水伴隨龍眼木的幸福炭香
讓茶葉沈浸在灰燼的餘溫

 

如果您開始懷念昔日紅水烏龍的熟果甜香
那試著打開每一袋以朱墨書寫在宣紙的痕跡 

因為裡頭包封了歲月不變的堅持

 

 

找回失落的紅水烏龍-


早期的凍頂烏龍茶 ─甘、香、醇、厚、順。

但是在高海拔茶區興起後,傳統凍頂茶無法抵抗市場潮流產生巨大質變 ……凍頂茶逐漸在消失……

 

紅水烏龍3.JPG

 

「紅水烏龍」,產區位於早期的鹿谷鄉凍頂村、永隆村、鳳凰三地茶區。當地即因栽種及氣候條件因素,製作毛茶即以中重度發酵方式,加上重度烘焙……,造就紅水烏龍成為時代飲品。

 

不過隨著整個鹿谷茶鄉栽種面積擴大,加上比賽茶蔚為風行,「凍頂」名氣蓋過「紅水」,一向製作嚴謹的紅水烏龍,也開始隨著凍頂式烏龍,走入中發酵的期程。紅水、凍頂二者與時俱進,但也隨著高山茶的興起,二者逐漸消逝,甚至幾乎被消費者和市場所遺忘。

民國七十三年,茶界老前輩季野老師再將「紅香」、「紅水」、「酵香」的凍頂烏龍茶,以「紅水烏龍茶」為名,用學術方式公開發表,迄今二十幾個年頭,每次和多數茶界友人、先進方家,談到傳統凍頂茶,總是令人失落愁悵。

紅水烏龍已經不是茶葉市場的主流了!

因為在製作工序上比起一般高山茶,未發酵、不焙火的做法,紅水烏龍不但繁雜,而且有一定的困難度,茶農泰半不願為之,成本較高也讓茶商也不願意花心血介紹推廣。

 

在一次偶然機緣中,與一位鹿谷老茶農聊天,已經退隱江湖十八年老茶農,談到「凍頂」的風光,眼神和眉宇間,流露的驕傲和堅持。但讓我內心思慮、浮動、翻攪的,竟是聯想著台灣茶產業面臨的危機,不單是紅水烏龍的消失,而是烏龍茶的真正面貌和特色,會不會從台灣這塊土地上不見!

 

紅水烏龍2.JPG

 

 

談紅水烏龍的製作,也許得大費篇幅,也不見得有人看得下去,不過世界十大名茶中,台灣只有凍頂烏龍茶才能代表台灣茶的典範,目前市面多以清香型的高山烏龍為主流,連鹿谷的凍頂茶區也失去了原本的特質,套一句季野老師的感慨:「如今的凍頂茶─香不如文山、質不如高山、便宜輸給名間、韻又難敵鐵觀音,而且亦沒有東方美人的特色獨具」。

 

只因為我喜歡「喝茶」,但「茶」讓我發現了許多茶人應該堅持的良知和理想,事實上,只要回到傳統的製作方式,紅水烏龍的價值,是一條漫長但會是寬敞的大道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篇文章引用自人間茶事-紅水烏龍的介紹。

蔡老師的茶是我喝過最難忘懷的味道,也因此想在這個部落格介紹一下。讓更多人知道蔡老師的茶、嚐到蔡老師的茶,還有看到他對台灣茶的熱情與執著。

如果你有興趣

可以點這裡,來試試看放紅水烏龍的滋味跟特別~ 台灣的用心茶,在這裡跟你分享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aoChaer 的頭像
    TaoChaer

    陶茶兒

    TaoCh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